近日,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傳來好消息,甘肅工程咨詢集團子公司建筑設計院完成的“超高層建筑電梯井道隔墻的多效化構造”獲得國家發(fā)明專利。該專利由建筑設計院總經理曹慶,設計一所所長賈斌、總建筑師上官存霞、高級工程師許金水、建筑師魏海全、結構工程師朱晟國、電氣工程師劉琦等人共同完成。該專利解決了超高層建筑設計中關于“電梯筒體處”的相關問題,填補了超高層建筑“電梯井道隔墻的多效化構造”空白,具有實用性和推廣性。
此項專利是建筑設計院設計一所發(fā)明團隊繼今年3月“三維空間下住宅每戶多功能綠化景觀節(jié)點”發(fā)明獲得國家專利后,為我省建筑勘察行業(yè)作出的又一貢獻。
據了解,目前,在超高層建筑設計中存在超高層建筑層數(shù)多、客流量大,故電梯設計常采用分區(qū)服務方式,在垂直方向劃分高中低區(qū),每個分區(qū)有一組電梯服務,一般15~16層劃分一個區(qū)段,除低區(qū)外,中、高區(qū)常采用高速(運行速度5~6m/s)或超高速(運行速度≥6m/s)電梯,而消防電梯常常從底部到頂板一直貫通,使得建筑中的活塞效應問題極為凸顯。為解決此問題,常常采用雙梯井或多梯井的形式(梯井之間僅通過隔梁分隔),這種做法帶來的問題是一旦煙氣和火苗進入井道,會加大過火面積,并導致其它電梯無法正常使用,同時與現(xiàn)行國家標準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GB 50016-2014(2018年版)的要求相違背。此外,雙梯井或多梯井的布局,存在電梯維修時臨空側的安全防護缺失;而現(xiàn)行國家標準,僅要求電梯井的墻耐火極限不小于2小時,顯然未考慮超高層建筑電梯使用中活塞效應的不良影響。
通過此項發(fā)明,很好地解決了目前技術中存在的問題。今后設計師可以規(guī)避電梯運行中的活塞效應,加強電梯井道之間的防火分隔,更好地滿足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的要求,電梯維修時還可作為安全防護措施且不影響相鄰電梯正常運行。(供稿:龔正剛 責任編輯:劉 亮)